文物里的无边秋色等你探访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波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虽然仍觉四周热浪滚滚,但秋的足音已来到身边。恍惚间,不由地惊诧: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秋天是艺术的季节。目力所及的自然风物每日变换着状态与色彩,而古人的艺术之思也流动在萧瑟的秋风和摇落的木叶间。

层林尽染、鸿雁高飞

瓜果飘香、秋菊盛放

……

秋日的第一天

一同走进古人的艺术作品里

看看文物中的秋天有多美!

说到描绘秋日的书画作品,描绘济南美景的《鹊华秋色图》不得不提!赵孟頫从济南辞官回乡后,为友人周密画下的这幅《鹊华秋色图》让秋天的济南美到了大家心里。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局部图源:菊斋高清书画库

在画幅不大的图卷上,呈现了位于济南城东北部的鹊山与华不注山以及周边一带的秋景。房屋、渔民、树木等景观,给人恬静辽阔的悠悠田园之感。

《鹊华秋色图》鹊山

《鹊华秋色图》华不注山

除了画上的美景,在《鹊华秋色图》上的丰富的印章绝对值得一提。在这幅图的面前,就连盖章狂魔乾隆都要甘拜下风。

元代赵孟頫《鹊华秋色图》中项元汴的部分钤印

华山是一个圆锥形的小山,在黄河南岸。因为周边全是水,山的样子又像一朵待开的莲花,所以叫“花骨朵(华不)开在水洼里(注)的山”。

摄影:邵凯

《鹊华秋色图》那梦幻般的宁静、清丽,感动着七百年后的我们,想必也曾给周密和赵孟頫深深的安慰。

秋色中的鹊华,是周密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也是赵孟頫再也无法回去的乐土。

摄影:陈彦

除了这幅描绘山东秋色的书画作品

在山东各大博物馆中

还珍藏着许多以秋天为主题的文物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

快来解锁文物中的秋色吧~

-01-

-清王宸秋山晴霭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这幅《秋山晴霭图》笔画细腻、细节清晰,树木苍劲漫山遍野,山崖峭壁耸立入云,小亭隐匿于山间,幽静深邃,溪水逶迤。

正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讲:“秋山明净而如妆”。令人不禁产生踏秋访隐之意。

-02-

-明周之冕花卉图轴-

孔子博物馆藏

秋天的池塘里鸳鸯嬉戏,芙蓉盛开,桂花芳香,娇艳欲滴,一幅宁静安逸的秋日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桂树枝干以墨笔皴染,苍劲有力;花蕊、鸳鸯由工笔写成,随类赋彩,刻画细腻,仿佛让人亲眼看到一般。

-03-

-清青花“南屏晚钟”碗-

孔子博物馆藏

“重湖秋色已沉沉,梅阁参差半又阴,南浦钟声和雨水,淄川渔火出前林”,南屏晚钟的名字就充满了秋天的意境。

此碗胎体坚致,釉色硬亮,青花色泽淡雅,使得山水层次分明,远山近景,疏落有致。人物绘画精细,衣纹清晰,神情自若。诗画合一,趣味盎然。

-04-

-清毕景桓花篮册页-

孔子博物馆藏

毕景桓是七十四代衍圣公孔繁灏的夫人,精工笔花卉虫蝶,也有诗词传世,初秋时节,广袤的田野洋溢着丰收的气息,这份花篮图册绝对值得一观。

图册的每一页都绘有形制不同的花篮,花篮中或绘百花,或绘百果,或花果同绘,佛手、石榴、莲蓬、桃子、枇杷等百果飘香,令人垂涎欲滴。

-05-

-清恽寿平花卉图轴-

孔子博物馆藏

在孔子博物馆里,秋天不仅有“五谷丰登”、“硕果累累”,还有香气袭人的桂花、绚丽的芙蓉、绽放的菊花。

图轴的绘菊设色艳丽,渲染得宜,描绘精细,花瓣细处清晰可辨,写实感极强。诗句意境高远,诗画合一,表现了作者超凡高逸的生活情趣。

-06-

-清粉彩菊花牡丹碗-

孔子博物馆藏

说到仪式感还得看古人,秋天与菊花纹饰的瓷碗更配哦~

碗身描绘菊花等图案,胎釉似玉般温润细腻,绘画承袭了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层次分明,色调丰富多彩,堪称雍正官窑粉彩瓷器的代表作。

-07-

-元盛懋《秋夕垂钓图》-

济南市博物馆藏

盛懋善画人物、山水、花鸟,笔法精整,设色明丽,许多作品被故宫博物馆等地收藏。

本幅《秋夕垂钓图》描绘了秋日古代文人雅士自然闲适的山居生活。画中白衣高士舒坦坐卧,近岸树木列植,错落有致,周围山石嶙峋,水中苇草丛生;一派清秋恬适的气氛油然而生。

-08-

-清董邦达《溪山秋晓图轴》-

济南市博物馆藏

董邦达的这幅《溪山秋晓图轴》以高远构图经营布局。近景短坡、树木、竹林掩映房舍茅亭;中景山石道路蜿蜒曲折,树木丛生;远景高山伟俊、影影绰绰,主峰直插云霄。

整个画面水墨疏雅、设色古淡、用笔轻柔、皴法松秀,文人情趣甚浓,突显出了董邦达山水画的特色。

-09-

-明夏昶绢本墨竹石图-

青岛市博物馆藏

这幅竹石图初看并无独特之处,再看右上角,题写“上林秋雨”四个字,细看起来果然有种秋日的清冷之感。

秋日伊始,万木开始收敛起颜色,只有竹子等少数植物依旧苍翠,此图以浓淡墨写竹叶,层次结构清爽,给人雨后舒润的感觉。

-10-

-清青花花蝶纹盘-

青岛市博物馆藏

作为最能代表秋天的花卉,菊花一直为人称道,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万寿菊,因延年益寿的寓意,而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青岛市博物馆的“清乾隆青花花蝶纹盘”中的蝴蝶在万寿菊上方翩翩起舞,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与灵性。

-11-

-清段琨崂山行旅图-

烟台市博物馆藏

古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可不输给我们,八月的秋日,画家的朋友游览崂山未果,只能从画里一览崂山秋色。

画中的崂山山路险急峻峭,山脚海涛轰鸣。有人赶着驴队辗转于山间,为这淡淡秋意平添一抹轻快的色彩。

-12-

-清华嵒秋菊画眉-

烟台市博物馆藏

“画意不画形”是华嵒对绘画的基本理解,在他笔下,两只画眉栖于豆枝上与另一只唱和。

左上角题有“园居怯困雨,层阴冒凝寒。景气忽疎远,篱蔓欲阑珊。鸟鸣下归翼,晚菊含清丹。流目猎四连,寄兴役毫端。”

-13-

-清李煦四季行乐图卷-

青州市博物馆藏

整幅画右侧是卷首,从右往左,依次描绘了李煦在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玩乐场景。

秋季部分,山顶上古树环绕,秋菊盛开,李煦手拈胡须,悠然坐于豹皮褥上。身边的小童手捧食物、酿制美酒、烹烧美食,俨然一个怡然自得的游玩场景。

-14-

-清李紫封葡萄图轴-

青州市博物馆藏

秋日是葡萄成熟的季节,在这幅图轴中,葡萄老干从一侧下方画起,蟠曲伸向右上方,藤条弯曲错落有致,累累葡萄挂满枝头,一幅丰收的场景展现在面前。

-15-

-清高凤翰风荷图轴-

潍坊市博物馆藏

“济南城外百池塘,荇叶荷花菱藕香。更有苇竿堪作钓,画工点染入沧浪。”画面上一首郑燮的七言诗描绘的主题不言而喻。

画面描绘的秋荷、芦苇等都用“没骨”画法,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荷叶的荣枯翻卷。这幅作品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存世作品中少见的高凤翰与郑板桥书画联谊的画作,是二人友谊的最好见证,也是研究扬州画派的重要史料。

岁月极美,在于它四时各具韵味

秋起,纵然暑气未退

我们对凉爽却多了一份悠悠然的期待

古人们描绘的这幅秋日画卷

即将照进现实

我们期待满山的红叶、期待菊花绽放

期待金黄的银杏和南飞的候鸟……

在节令的更迭中

把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来源:好客山东之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gangxinxiw.com/afhhy/476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