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家长比较头疼,孩子对一些写人的作文,大多都写不好,或者不能达到他们心目中的要求。为什么写了这么多年,还是写不好呢?
想想孩子“艰难”的作文生涯:从刚接触作文甚至是看图写话开始,就已经被迫写过多次这样的题目——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弟弟,我的姐姐,我的妹妹……我在批改此类作文时,惊奇地发现,很多人的妈妈都在发着高烧的时候给孩子送过雨伞,很多人的爸爸和爷爷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说过一些语重心长的话,很多人的邻居中都有一个知心的大姐姐。其实,很多孩子生活中的亲人、朋友并没有像作文选里面写得那样伟大,没有种种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经历。他们笔下的爸爸、亲人、朋友,也许都是是别人家的。这是写作的悲哀,不能“我笔写我思”,而是借鉴别人的经历。到了三年级,老师要求写难忘的一件事,我家的一件小事,快乐的周末……聪明的孩子发现,他们之前写过的这些故事,又可以重复利用了。那么问题来了,一二三年级如此写写也好,四五六年级还能这样写吗?
经常有学生问我,作文有公式吗?有没有学一次就能对付所有考试的作文技法。面对此种问题,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口吻去安慰一个饱受考试之苦的孩子。对于作文的学习,又岂能有万能公式一说。
作为一名小荷老师,灰太狼今天忍不住要为大家支支招,让你们写人“一点”不发愁。
先说写人的禁忌:写人物,最忌的是大而全,眉毛鼻子“一个也不能少”。其实,面面俱到的肖像描写,不如“突出一点”的描写更使人印象深刻。比如,突出其“胖”,突出其“黑”,突出其“圆”等。写人的肖像,也就就是要让读者记住你的人物,怎么样才能记住呢?当然是描画其特征了。
例:张小虎有一双圆圆的眼睛,弯弯的眉毛很好看,高高的鼻梁甚是好看,一头乌黑的头发……
看到这样一段详细的肖像描写,灰太狼觉得,圆眼睛的人实在太多,高鼻梁的也不在少数,反正这个人就是长得很好看。其实,我们不妨突出描写其中一点。
比如:张小虎的眼睛不大不小,圆圆的,清澈得好似蔚蓝的天空,深邃而不失童趣。他的眼角有颗小小的黑痣,不仔细看,根本没人能发现,若隐若现的,尽管这样,也挡不住他帅气的本质。
这样一来,我们只描写了这位帅哥的眼睛,你是否觉得,他已经足够的帅?
有一位同学,他想写自己的好朋友。在向灰太狼求助的时候,他讲述了许多好玩的事情,可以操作的素材其实是很多的。但是认为,在其他的作文中已经用过许多次的故事,这次不应该再写。想了好半天,竟然一时不知道从何写起。在他的印象中,男孩子的眼睛应该是大大的,头发应该是乌黑的,还不能太长。那就这样写吧。我问他,你觉得你的朋友眼睛大吗?不大。头发黑吗?不太黑,有些地方还泛黄了。最后我问他,你觉得他身上最有特点的是哪个部位?他想了许久:“我知道了,是他的嘴巴,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平时都管叫他大嘴。我这里有许多关于他嘴巴的故事,哈哈!”
一个嘴巴的特点,能写好一个人吗?
这位同学这样写到:
其实他的嘴并不大,又小又红,嵌在圆盘似的脸上是不相称,不过他讲起话来,谁都承认那是一张“大嘴”。
(这是开头,大嘴的故事即将开始,引人入胜。)
他的嘴飞快地扇动着,下巴上厚厚的脂肪不断颤抖,唾沫横飞:“二进制里1+1=10;%的水也就是1的水,加上%的盐,水就是50%……”说到这里,他吐了三加仑的唾沫,讲了1+1的种算法,我百口莫辩。因为他比我多了八张嘴。哎,不得不佩服他的嘴巴。
一张小小的嘴巴,尽然能描画得如此精细。表面上全文都是在说嘴巴,但是,看到这里,“大嘴”同学能说会道,心思敏捷,知识渊博的种种特征已表露无遗。用“嘴巴”做文章,实在是高。描画特征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画其一点,描其一处,以一当十,反而效果更佳。
说到这里,小朋友们会发现,其实,写人一点都不难。就是集中一点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特点的时候,还可以使用“夸张”的手法。当然,细致的描写要基于平时生活中仔细的观察与发现。你要善于发现人物外貌上的特别之处,它常常细小而隐蔽,比如一粒黑痣,一道伤疤或裤脚上的几点泥斑等。
----------------------------------------------
如果您觉得这条信息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