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有着说不尽的温柔缠绵,道不尽的古韵风情。细雨蒙蒙,粉墙黛瓦,青石板路纵横交错,橹船轻卷涟漪,南浔幽静的美,就这样泛滥在诗情画意间。她或许没有乌镇的张扬,也没有周庄的盛名,却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江南古镇,充满了市井烟火气。南浔,曾经是整个江南最繁荣的地方,这里既有傍水而建的古典宅院,又有中西合璧的江南府邸。每一处,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小莲庄小莲庄,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花费40余年才建成。据说是因为刘镛敬慕元代书画家赵孟所建的“莲花庄”,故而命名“小莲庄”。小莲庄分为外园和内园,外园以池为主,因池如瓢,故称“挂瓢池”。十亩池塘,荷叶田田,幽绿无比,每年夏季荷花盛开的时候更美,正应了那句“映日荷花别样红”。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每一个亭子的形状都极其有特色,设置地极为巧妙,让游人从观金石韵味到小憩亭中,既为景也为人。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东升阁,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六角阁楼,外形酷似中国传统的塔式建筑。装饰有西欧式样的彩色玻璃窗、罗马雕花双柱、铸铁花扶栏……将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欧园林的风格融合的恰到好处。东升阁前的长廊转角建有扇亭,扇面呈弧形连接两个方向,填充房屋的拐角,不失为神来之笔。廊中建有“凹”字形的退修小榭,增加了临水面积。荷池东北方立有一西洋式样的砖砌牌坊,与东升阁遥相呼应,对景手法运用熟练。内园以一道青瓦白墙与外界隔断,是园中园,以山为主体。园主人仿照了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中的意境造景。大量的太湖石顺势点缀成山,山道弯弯,苍松红枫遍布,池、石、亭、桥高低错落有致,山路回转,小巧而又曲折。小溪穿过相隔两园的亭桥与外园荷池相连,又以漏窗相通,似隔非隔,内外园山色湖光相映成趣,独具匠心。嘉业堂藏书阁南浔自古以文化昌盛而闻名,有着“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美誉,即使历经岁月的变迁,依然散发出浓浓的书墨香气。与小莲庄一河之隔的嘉业藏书楼同属刘氏家族,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私人藏书楼。书楼为刘镛的孙子刘承干所建,共有房52间,藏有大量的史籍、方志、孤本等文献资料。因为刘承干曾经捐赠巨资帮助修缮光绪陵墓,宣统帝赐以“钦若嘉业”的匾额,故其名为“嘉业堂”。整个藏书楼是一座“口”字形的二层回廊式建筑,砖木结构,庄严端实。中有天井,平铺方砖,光线充足而且不生杂草,专为夏季晾晒图书之用。四周廊柱都是空心的,便于雨天排水。最能够凸显出主人家不惜工本之处,便是藏书楼的窗棂——透雕。巧妙组织图案,浮雕的基础上,将纹饰穿透雕空,形成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精致而又繁复,堪称是鬼斧神工。“园之四周,环以溪水,平临泱莽,直视无碍”,藏书楼四周有清水环绕,以一衣带水替代围墙,书楼、园景与四周旷野浑成一体,楼外有园,园中有池,富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捧一杯香茗,置身于书海之中,鼻息间全是古老的墨香,翻开一本古籍,指间触摸的皆是过往点滴。张石铭旧宅被称为“江南第一巨宅”的张石铭旧宅,是江南最具有中西建筑特色的私家民宅。这座建筑以江南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体,同时糅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占地近平方米,前区为中国传统厅堂,二进院正面的大厅,面阔三间,亦称为“懿德堂”。因为张石铭年幼丧父,由母亲抚育教诲,因此立下此名来表示对母亲的孝心。用以接待女宾的大厅为一座精美的二层建筑,面宽三间,边带两厢,其上镶嵌着法国定制的菱形蓝晶手绘刻花玻璃。在光线的照射下花卉图案边缘显现出银白色似透明非透明的效果,历经百年风雨却一成不染。用膳的芭蕉厅小巧雅致,厅前设有天井,墙面装饰有彩色石头雕刻出的芭蕉叶形状,玲珑剔透,芭蕉叶上原本还有用宝石镶嵌而成的水珠。举行宴会的西洋舞厅则是最令人惊叹的一部分,外形结构受到当时流行于欧洲的“折衷主义思潮”的影响,追求形式美而又不拘一格,采用了多种风格样式。地面铺设法国地砖,舞池两侧置有壁炉,壁炉前地面又铺设了三块法国风景油画地砖,画面清晰,色彩鲜艳,整体布局显露出一派富丽堂皇。中式厅堂古朴厚重,欧式建筑浪漫精致,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蕴藏在这座大宅院之中,却又不显突兀,无一不显露出主人家的殷实。百间楼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沿着京杭运河而建,数百间传统民居浑然一体地连在一起,因此称之为百间楼。这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的建筑乃是明代万历中礼部尚书董份所建,现在是南浔当地百姓的居所,也可以说是最美最有烟火气的所在!这些建筑既保持了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清代建筑遗韵,各楼之间有券门相隔,把人们的视线引向纵深。风火山墙,有三叠式马头墙,也有琵琶式山墙,高低错落,极富情趣。沿河的石砌护岸整齐,且有河埠,既方便行人上岸下船,又便于百姓汲水洗涤。清一色的白墙黑瓦沿河分布,骑楼式的长廊顺河蜿蜒逶迤,迎着阳光漫步其间,看着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恍若穿越到昔日的旧时光。人间最美,不过小桥流水人家,袅袅一抹炊烟,恬静而又温馨。刘氏梯号刘氏梯号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三子刘梯青的住宅,因为宅内有大面积红砖砌成的欧式建筑,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之为“红房子”,在这片粉墙黛瓦之中格外亮眼。整座建筑分为南中北三部分,中部是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而设计的三进宅院,以厅、堂、楼、厢为主,庭院深深,富而不张,不失大家风范。南部和北部的建筑则是在传统的中式建筑中融入了西欧罗马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气势高敞恢宏。外部以红色砖瓦建设而成,巴洛克式的拱门雕刻有精细灵动的浮雕,装饰着绚丽通透的比利时进口玻璃。内部铺设法国进口的花纹地砖,上有华丽璀璨的水晶吊灯,处处显露出豪华富丽。细看之下,却又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那些雕刻装饰的花卉图案,全都是国色天香的牡丹或牡丹叶饰。为了让这样的异国情调在青砖黛瓦之中不显突兀,高耸的马头墙将这样强烈的色彩封闭在庭院中,又以扶疏的花木掩映,几种风格杂糅丝毫没有违和感。“湖州一座城,不如南浔半个镇”,时光仿若将这里遗忘,让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树荫下有打着瞌睡的老人,街边有守候艺人变戏法的孩童,溪畔有浣衣折菜的妇人……少见行色匆匆与熙熙攘攘,这番从容淡雅的气质,恰是南浔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