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年(),晚清书画家,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镶蓝旗人。祖籍系驻防天津,承继旗人为官职位。光绪十四年()松年由笔帖式(清代各部院衙门以旗人充任,职掌翻译)特补山东单县知县,后又在山东长清县任知县,在山东范县任县知事。由于他不事权大,性不谐俗,对上不善于阿谀奉承,整日里沉浸于题书作画之间,无意仕途,不久便被免职。罢官后松年流寓济南,以作画写字自娱其乐。松年在书画艺术上非常全面,诸画科无不通晓,他既长于山水,亦擅画人物、果蔬、草虫、虾蟹、动物以及民俗等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竹子、兰草独具风格。花鸟学徐渭、陈淳诸家,他作画随意挥洒,往往寥寥数笔,就能把花鸟的神态,表现的栩栩如生。他的山水画以水墨青绿为主,以吴慎、李流芳为宗。在画论方面松年也颇有建树,著有《颐园论画》一书,此书在光绪十三年()自序成书,其内容丰富,语言精炼,不仅详细阐明了他的中国画创作的美学思想,同时对中国画各种笔墨的运用和技巧也有精湛的论述,在汉蒙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松年不但受济南本土文化底蕴的影响,同时他的画风更为当时济南的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影响和带动了济南画坛的发展。他的作品以斗方和小幅居多,其题材除山水、梅、兰、竹、菊外,还经常见到他的鸟、虫、走兽、人物故事及动物等题材的作品。济南市博物馆现藏有松年的绘画作品颇丰,在此选其三幅作品作一赏析,从中可窥见松年绘画艺术的风格及特征。图1.1鸳鸯荷花图《鸳鸯荷花图》(图1),画心宽73.8、高39.9厘米。左上方款识:“用八大山人笔写,为梅庵二兄大人法家指正。丁亥正月松年”,钤朱文印“管领中都”。图1.2鸳鸯荷花图题款此画采用写意手法,仿八大山人,笔情纵恣,墨趣横溢。图中顶端荷叶用浓淡相融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荷叶的舒卷舒开,以及向背两面的变化与形态。右下方大片荷叶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一,构图上敢于大胆夸张,叶面虽大,但用小笔触写成,采用泼墨法,用笔虚活灵动,形神兼备,墨韵十足。叶肋勾勒飘洒而凝重,笔减而意繁,也给整幅作品起到了一个开合稳定的作用。两朵荷花一繁一简,从形态上又有所区别和变化,右上荷花娇蕊欲放,造型别致,显得更加秀美,又像似张开了一两片花瓣,情趣盎然,给人以遐想,同时又与整幅画面构图产生了疏密变化。两支苇草穿插有致,也起到了画面的整体统一和线与面的相互生辉。出水争艳而又婀娜多姿的一对双目圆瞪的小鸳鸯,正步调一致地相伴前行,笔墨简约,生动可爱,极有情趣,使整个画面陡生灵动之感。从整幅画面上看,构图疏密,虚实关系尚好,但还是略显散了一些,如果把款题到右边荷花的右侧,可能会更好些,总的感觉略显平散,气韵有余,疏密不足。图2.1荷花翠鸟图《荷花翠鸟图》(图2),画幅高64、宽24厘米。右上角款识:“摹南田老人大意于历下,松年画”,钤白文印:“松年之印”。图2.2荷花翠鸟图题款此画为没骨小写意画法,工写结合,仿恽寿平画法。构图别致讲究,一杆荷叶贯通两极,构思非常大胆,用笔直率流畅,着色淡雅柔美。上方荷叶左右出画面造成纵横开张之势,下面荷花淡墨勾出,然后用淡粉曙红烘染,含苞欲放,娇而不艳。羞答答的花头倚靠在右侧荷叶杆上,翠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什么,两爪紧握荷杆,头使劲的伸向下方,像是发现了什么美味可觅,翻身下视如倒悬在荷叶杆上,给人以惊险的感觉。鸟翅及尾部着深绿色,头顶部着淡花青色,嘴爪用桔红色点染,身上羽毛深浅有致,生动自然、栩栩如生。上面荷叶色墨交融,淡墨勾出叶肋,下方小荷叶叶脉向背清晰,成卷曲状,像竖立的一个绿耳,在听风听雨。芦苇用笔率性而为,前后穿插,轻巧悠然,也给画面增添了丰富性和情趣,又营造了一种夏日荷塘气氛。下面荷花蓦然回首与右面荷叶顾盼相惜,巧妙地给画面构图造势破险,险而复平,意趣横生。由此也联想到古人也是注重生活、写生和对景物的体悟观察,不然那栩栩如生繁复重叠的花瓣和生动灵活的翠鸟,不可能画的那么传神。图3.1山水图《山水图》轴(图3),画心高.3、宽68.1厘米。左上角款识:“子美太守大人,法家教正,摹烟客本画于济南寓斋,松年”。钤白文印:“松年之印”。图3.2山水图题款此画为松年较为少见的大幅山水创作,画面气势宏阔,意趣高古,用笔虚实相间,皴法秀雅苍劲、即见掩映之姿,又生幽深之感。仿清“四王”之首王时敏画法,画中山石多以披麻皴兼以解索皴画法,皴擦点染,然后用淡墨勾出山体的轮廓,再用披麻皴法皴染,干笔淡墨画出山石的结构。松年的画注重摹古,学习前人的笔墨和意趣,表现文人画的笔墨意境,他在学习古人的笔墨趣味和精神气韵的同时,深得古意。赵孟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画面近景两株大树挺拔耸立于下面的石坡上,后面杂树葱郁,几间农舍门扇洞开,空寂无人,唯有小桥那边传来流水潺潺声,弯弯曲曲萦绕在坡石水草中。松树的老干用笔苍劲有力,用双勾兼以皴擦点染,两株老树造型磐结奇崛,如龙蟠凤,穿插有致,松叶肥泽中见其奇古。后面一组杂树采用扁点与菊花点,用不同墨色点染。右边一株用杉叶点画法,这样使得与近景三株树木既有区别又有所变化,更使画面丰富了许多层次,主次分明,繁简得宜。中景山石画法由近而远,山脚下蜿蜒山路贴着山脚向两边远方延伸,使人联想到登山临水的雅兴。远处山窝窝松岩树茂,云淡风轻,隐现出古寺禅堂,有山路石阶朦胧可见,感觉似闻涧泉钟声隐约传来,缥缈中透着神秘,朦胧中含着清虚之气,给整幅画面添加了内涵与深度。山顶几处远山用淡色花青烘染,空濛清虚,云气弥散,和画中下方房舍着色互应有致。整幅作品只用了赭石、花青两种颜色烘染,给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虚实相间静谧古穆的气息。松年以儒家思想作为绘画核心理念,既注重传统的学习又强调诗与画的重要性,追求高品质的唯美情怀。在济南从事艺术活动20余年,也有大量的书画作品散落在民间。他的作品用笔豪爽,秀润可爱,深受收藏者们的青睐。学习和鉴赏这位济南人民所喜爱的名家作品的同时,也是一种修心养性之事。文章来源:《收藏家》期《气息古雅墨趣横溢——晚清齐鲁书画家松年》作者:颜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