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谷雨,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m.39.net/disease/a_5972056.html
#暮春谷雨#子超-谷雨-尺八03:26来自西风无尘谷雨,雨生百谷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雨生百谷、土膏脉动、鸟鸣惜春、春播正盛。

花事阑珊、绿阴春深、北舍南村、杨花逐风。

明日谷雨,是一年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春生万物,雨生百谷,它是飞絮落花的告别,亦是春暮夏初的怀念。

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从“雨水”到“谷雨”,春天自一场雨开始,又将在一场雨中落幕。

谷雨,带着温情和暖意,就像燕子的呢哝,轻轻软软,声声惜春;如同鱼儿的嚅嗫,淡淡染染,圈圈飘散。

雨生百谷,清净明洁

这场雨洗去春愁和困倦,在夏天到来前种下生命的种子,埋下厚重的希望,等待收获的到来。

当作物茁壮、万花繁盛时,春天却默默隐退,为即将到来的夏天留出舞台。

它是心怀众生的贤者,利万物而不争;也如同笑看红尘的隐者,轻世俗而赤忱。

谷雨是春天最深情的告白和最美好的祝愿,花未开满雨未休,望春来去送春归。

路过暮春淡染的牡丹,穿过沐浴雨中的百谷,拂过风中轻舞的茶园,我们在进入初夏前默默地停下,倾听鸟鸣,笑看云淡。

谷雨:花未开满雨未休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谷雨,浮萍始生,布谷鸣耕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谷雨时节,时雨乃降,五谷乃登,秧苗初插、作物新种。

我们常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此时,气温上升,降水充足,经常出现夜雨昼晴的天气,非常适合谷类农作物生长。

此时,红紫妆林,游丝飞絮,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时至暮春却依然让人惊喜和沉醉。

谷雨之美

谷雨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谷雨一候“萍始生”:此时,阳气初涨,静以承阳的浮萍也随之生长。

浮萍无根,漂泊不定,正如纳兰诗中“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柳絮、浮萍、落花,仿佛是一曲离歌、一首别意,柔肠百转、忧伤淡淡,是属于谷雨的清雅,也关于春归的哀婉。

谷雨二候“鸣鸠拂其羽”,“鸣鸠”即布谷鸟。

谷雨时温暖且降雨充沛,适于播种,布谷鸟的叫声在田间回荡。

正如农谚中“布谷布谷、磨镰抗锄”:布谷声声,提醒着人们勤于农事、珍惜时光。

谷雨润泽天地,美好不期而遇

谷雨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又称鸡冠鸟。

桑叶繁盛、蚕事即登:在桑树看到戴胜,意味着天气温暖,春寒将尽,蚕儿即将长大。

在古代,农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吃饱穿暖,是人们最为质朴的希望。

雨生百谷

谷雨是浪漫的节气更是接地气的节气。

谷雨之名,看似普通,却隐藏着中华民族诸多的生存要义和精神密码,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饱含着先祖予我们的无限深意。

从探索到传承,从自然到人文,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深情与谦和质朴的浪漫,人们用身体和心灵,书写着最为含蓄的,专属于这片土地的美好与热爱。

谷雨,源自生活的热爱和质朴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谷雨,自古而来,自谷而生

我们常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谷雨是关于农时的节气,适合春播春种,其背后更是四季轮转里中国人坚守的,关于农事的信用和准则。

一种一收、一期一会,是我们和天地时空的约定,更是农耕文明传承至今的勤劳质朴、踏实厚重。

江山社稷以农固之,百姓生计以农养之: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由此衍生出的崇拜和敬畏,从帝王到百姓,遍庙堂及江湖。

农业作为我们社会的根基和人们生存的必须,自古以来不可动摇,而被现代人淡忘的五谷其实无处不在。

故宫——江山社稷殿

五谷为“麻、黍、稷、麦、豆”,祖先说的“吃五谷养精神”并不是空话。

五谷作为一种精元存在在农耕文明的气质里,诚然,现代有些人认为不吃主食有益于健康。

其实,人作为杂食动物,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才是最好的。

当然真正了解和懂得五谷的还是我们最伟大的劳动人民,正如大多数中国人,往上三四辈必有“农”字在其中。

那是我们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耕耘不辍的汗水,滴入禾下土,长出万年谷。

那是生长于中华民族骨血里的勤奋与坚忍,源自于对劳动、土地和万物的敬拜。

罗中立油画《父亲》

每每看到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总被深深打动。

岁月的沉淀深藏在老人脸上的古铜色和那刻痕般的褶皱中,那其中赫然耸立、静默无声的是父辈们沉默如山的肩膀。

那千万年的时间流淌过的纵横沟壑,黄土高坡、青藏高原、黄河、长江,都在言说着这个民族的过往和不凡。

谷雨耕种忙

国人骨子里的谦和与质朴,来源于这厚重的生养万物的神州之土;

国人性子里的感恩与不争,来自于这醇香的供养万物的神州之谷。

五谷经过自然万方的孕育,农人血汗的滋润,成为我们饮食基因中不可或缺的密码。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敬天、敬地敬父母,珍惜着生命的同时,也珍惜着养育自己的万物——尤其是那一口清香的谷物。

那是一个民族对于天地万物的敬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一方厚土的滋养和它带给我们的智慧与感动。

谷雨:雨生百谷不风不雨正晴和,一壶新茗泡松萝——谷雨之茶,清净内心,濯洗精神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黄庭坚〔宋代〕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萧萧绿竹,淡淡远山,清明连谷雨,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此时招待贵客和慰藉心灵的莫过于一杯谷雨香茗。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清明太早,立夏已迟,谷雨采茶正当时。

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芳烟

谷雨三月中,落絮随风,繁花正盛,在谷物的厚重之外还有关于茶的轻盈。

茶自南国而来,从山野到庙堂,历经千年,融入国人的生活,浑然天成、清润无声。

神农遇它、达摩品它、陆羽写它,千百年来,人们制它、饮它、品它,对它的喜爱无以复加。

在中国,它成为禅茶一味的代表,内敛中庸的智慧,悄无声息地将人生的品读和修炼融入了点滴的日常。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佛曰:“不可说”——它的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它苦涩淡然、余韵回甘、醇香清甜、悠长释然。

它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是心远地自偏的淡泊,是人生苦痛的升华。

风骨和模糊,庙堂和江湖,全在这一杯茶里。

谷雨茶

南方有谷雨前采茶的习俗,即雨前茶,谷雨时的春茶也名二春茶。

此时茶树经过一冬的休养,叶芽肥硕,叶质柔软,色泽翠绿。

所以人们会在谷雨之时采新茶泡水,据说此日之茶具有清火明目,辟邪去秽等功效。

旗枪(一芽一嫩叶)、雀舌(一芽两嫩叶),多么鲜灵的名字,都是属于此时的诗意。

谷雨的茶,饮之如春水濯濯、春雨净洗,目为之明、通身为之干净。

清净内心,濯洗精神,茶香之外有着最初的自己和最远的内心,这是谷雨予我们的美妙。

谷雨品茗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谷雨,关于汉字的诞生和文明的传承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我们于清明时节祭奠人文始祖黄帝,而谷雨时则表达对仓颉的敬意。

谷雨(4月20日)被定为也是联合国中文日,也是为了纪念“仓颉造字”。

话说黄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后,命仓颉记事记史,而彼时,上古人们最初的结绳记事早已无法满足日渐繁重的任务。

仓颉在观察到动物蹄印的规律后,突发灵感,创造了符号语言——汉字,自此以后,人们学习并将它运用,代代传承,世世演变,形成了我们目前的汉字形式。

仓颉造字

传说仓颉造字,震惊鬼神,撼动天地,上天降下谷子雨让人间同贺。

每到谷雨时节,陕西白水县附近的村民都要组织纪念仓颉。

天降雨粟,诸鬼夜哭,仓颉造字,其功千秋——彼时人们告别了蒙昧,这个民族开启了文明的新纪元,自此汉字在神州大地上发展壮大,传承至今。

活字印刷汉字模型

四大文明中,唯有中华文化是传承自始,生生不息的。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字一直没有断层,兼收并蓄,不断演进。

汉字成为华夏不变的传承,文而化之,那是刻在我们骨子的印记。

每一个小小的方块,都是生命的载体,而我们活在它的故事里,从此人字合一、相互成就,书写着关于这个民族不朽的传奇!

山东“海祭”

谷雨除了祭祀仓颉外,还有“祭海”的习俗。

谷雨又称“壮行节”,此时海水回暖,众鱼回游至浅海,是下海捕鱼的好时节。

为了祈求出海平安,渔民要在此日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

祭祀时刻一到,便抬着贡品到庙前或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场面十分隆重。

牡丹——谷雨花

谷雨的诸多智慧和习俗均是关于身心的舒展和治愈。

春将去,夏将至,谷雨让人们悠然徜徉在花色、茶色、春色之间,暂时忘却了伤春惜别,多了属于春末的闲适与妥帖。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谷雨之享:品茗、赏牡丹、吃香椿

正如“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时,万花开过,春光将尽,国色天香的牡丹作为春暮众花的压阵收尾,再合适不过。

古代的牡丹已经有专门的花会,夜间垂幕悬灯,宴饮赏花也是屡见不鲜。

而目前河南洛阳、山东菏泽等诸多地方都会在暮春初夏举办“牡丹花会”。可见人们对它的无比喜爱。

二乔牡丹(洛阳锦)

当然,谷雨除了赏花,还颇有口福。

正如“清明见芽,谷雨见茶”,“清明早、立夏迟、谷雨正当时”,谷雨是一年中最适合的采茶时节。

虽然清明时有“明前茶”,但芽叶嫩小,产量低,稀少所以较为昂贵,立夏茶叶又过老,谷雨茶叶香气最为浓郁。

“雨前茶”相比“明前茶”小芽成叶、茶味更足,品质上乘且便于加工,味美形佳,为茶中上品。

《神农本草》指出,谷雨茶“久服安心益气轻身不老”,江南民间此时有喝谷雨新茶的习俗。

谷雨吃香椿

谷雨除了品茗,还有一个很诗意的名词——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其特殊的香气让很多人欲罢不能,是时令佳品。

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每克香椿中就含有9.8克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和钙、磷等矿物质含量在蔬菜中更是名列前茅。

当然,在美食之外,谷雨的养生也尤为重要。

谷雨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病,奉长者少。”

谷雨养生,重在养肝。疏肝解郁,适当进补且踏青郊游最宜。

由于此时降雨增多,空气中湿度增大,是神经痛的高发期,需要针对气候进行调养。

同时随着室外活动的增加,应该减少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转而食用一些清淡养生的食物。

如活血润肤的桃花粥,清热健脾的薏仁山药粥,清淡祛湿的荷叶汤,温中健胃的糖醋蛋等。

谷雨,春渐远,初夏至

谷雨后,春渐远,初夏至,人们也像谷物一样栉风沐雨,在岁月的滋养下生长、感悟。

谷雨的雨——下在手心,留在梦里,落入春池,散入繁花。

春暮感慨,青春不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奋斗还没有结束。

走在属于自己的时区,不早不晚,让我们一起感受每个瞬间,享受最美的华年。

四季轮转之外,岁月流逝没有让灵魂干瘪,反而让精神充盈,不散乱也不昏沉,宁静安然,喜乐深远。

谷雨,从上古久远到现代千年,在众人的笔下,在那醇香的食物中,深入骨髓,长于味觉,成为中华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密码。

在春天即将远走之时,和朋友们一起分享谷雨的故事,望你们在岁月的风雨中不畏前行,在时光的晴朗里悟道余生,在烟火红尘中自在从容!

愿大家谷雨安康,在这样一场暮春的雨中迎接时光给予身心的馈赠!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gangxinxiw.com/afhpz/473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