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又一位职业画家,曾经出家为僧,关于他的记载并不多,在《武林坊巷志》的《杭郡诗辑》只有只言片语记载,后人也称他的画法是武林派。这个人就是蓝瑛,他活到了89岁,是一位长寿的画家。他的传世作品很多,但是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精品之作,在当时有这样的说法:王公贵卿获其片纸寸幅有如珍宝,那么他的画作好在哪里呢?蓝瑛画风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早年的蓝瑛学习宋元名家的画作,尤其是对黄公望的画作研究很深,这时候蓝瑛作品呈现出清秀的风格,到了中年之后,开始学习晋唐的绘画,对元代的画风也有探讨,对郭熙、李唐、马远的画耳熟能详。因此蓝瑛的绘画到了中年灵活多变,风格不同,有的苍劲有的含蓄,到了晚年他的绘画开始严谨工细起来,到了自己绘画的巅峰时刻。我们从这些山水画可以看出来,虽然笔墨舒展畅快,但是在笔墨布局上有着精心的安排,比如对树木、山石、河流的刻画都会把墨色进行区分,笔墨丰富丰富自然,形成一种空间感。再来看画面的皴法,其实蓝瑛的画运用皴法很多,有时候会用一些荷叶皴,这些皴法真实地体现了自然山水的情景,让人能够感到身临其境。所以说一幅画的形式固然重要,但是画面的真实感更重要,这些画面给人带来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蓝瑛的绘画在气韵上,一般人难以企及。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画家在刻画山水画的时候,只注重表面的形式,构图,而在美感的表达上略逊一筹。蓝瑛和形式和内容相结合,表达出一种淡然的境界,这与他出家为僧有着一定的关联,这种淡雅的风格也是历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境界。蓝瑛一生是在绘画之中度过的,他画了一辈子。他是一位职业画家,大半辈子在游历山川,这为他的山水画创作积累了源源不断地素材。他能够从真实的场景之中凝练出主要的景物,既有真实感又有艺术感,同时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从古至今,很多文人雅士把书画做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职业画家不多,书画只是他们的爱好,而蓝瑛一生以卖画为生,在不断地循环之中,他的卖画生涯不算落寞,虽然是以卖画为生,但是他没有应付之作,从他传承的画作来看,每一幅画都是精心力作。蓝瑛度过了89个春秋,一生经历了三次改变风格,在画坛上没有唐伯虎、清初四王等人的名气大,但是实力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