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认识“眉、鼻”等8个生字,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2.读好“胆子、爸爸、故事”等带有轻声的词,发现部分轻声词的规律,并拓展运用。3.学写“主、门、书、我”4个带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顺序也不同”的笔顺特点,并能在实践中运用。4.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寻隐者不遇》,并背诵积累。5.借助拼音和大人一起读绕口令《妞妞赶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2.积累带轻声的词。3.背诵《寻隐者不遇》。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眉、鼻”等8个生字,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语,归类识记带月字旁的字。2.读好“胆子、爸爸、故事”等带有轻声的词,发现部分轻声词的规律,并拓展运用。3.会写“主、门、书、我”4个带点的字,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顺序也不同”的笔顺特点,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板块一 识字加油站
.活动一:我会认。()互动游戏:我说你指。教师说身体部位,请学生认真听,并指出这些不同部位准确的位置。再请几位同学来说来指,比一比,看谁说得准确,指得又快又正确。(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3)出示课前准备的8张词卡,继续指名读,纠正字音。(4)去掉拼音,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准确认读词语。(5)学生开火车读,看哪组读得又快又准。2.活动二:我会记。()识记生字——眉、鼻、嘴。①“眉”字的识记:眉毛是生长在额头之下、眼睛之上的毛发,所以“眉”的下面是“目”。②“鼻”字的识记:人们常常指着自己的鼻子表示自己的意思,所以“鼻”字的上面是自己的“自”。③“嘴”字的识记:提到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口”,然后是“嘴角”的“角”,再加一个“此”,就是“嘴”了。(2)归类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①指导观察黑板上带有月字旁的生字。②引导观察发现带有月字旁的字表示身体某一部位。3.活动三:我会说。()小组合作说一说:还认识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2)你能用这些字说话吗?4.活动四:我会连。()课件出示孙悟空和有关身体部位的词语,再次认读。(2)读准字音的同学获得机会,上台将词语连线到孙悟空身上相应的部位。
板块二 字词句运用
.活动一:我会摘。()说的要求:准确读出苹果上的词语即可摘到苹果。(2)课件出示词语。小组合作将字音读准,派代表读词语,正确读出词语可以摘一个苹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摘的苹果最多。2.活动二:我会分。()出示学生刚刚摘下的苹果,自由读。(2)小组合作交流用自己喜欢的两三个词语说话。(3)将这些词语进行分类。(4)分组读这些词语,发现规律。预设:“胆子、粽子、镜子”是后缀为“子”的轻声词,“爸爸、妈妈、哥哥”是叠音轻声词,“故事、月亮、时候”是其他类型的轻声词。3.活动三:我会说。()指导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2)小组讨论还有哪些轻声词。(3)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知道的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
板块三 书写提示
.活动一:我写你说。()教师范写“主、书”,请学生仔细观察书写顺序。提示:引导学生概括出带点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主、书”的竖都写在竖中线上,“主”的横画比较多,但三横各不相同。(2)教师范写“门、我”,强调笔顺规则。(3)熟记笔顺规则,并说说学过的哪些字也是按照这样的笔顺规则写的。2.活动二:我是小小带写员。选择一位学生当“带写员”,带领大家一起写字。“带写员”一边一笔一画地写,一边大声说笔画名称,提醒大家注意。
第二课时
.正确朗读古诗《寻隐者不遇》,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背诵积累。2.和大人一起读绕口令《妞妞赶牛》,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阅读的乐趣。
板块一 日积月累
.活动一:欣赏插图,谈话导入。()课件出示教材插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你们看到了什么?大树下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2)引出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正确停顿。(3)教师简单介绍诗人:贾岛是唐代诗人,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是“苦吟诗人”的代表。设计意图:熟读成诵是低年级学生背诵古诗最好的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来朗读古诗,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读出节奏,读出情趣。读着读着,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下来了。2.活动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2)学生交流反馈自己认为难读的生字生词,教师随机正音。(3)课件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对照原文跟读,画出朗读节奏。(4)多种方式诵读古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小组比赛读、齐读等。3.活动三:精读古诗,了解意思。()学生对照插图尝试理解古诗的意思,画出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交流。(2)重点理解“隐者、云深”的意思。提示:“隐者”指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时候,人们把不肯做官隐居在山野中的人叫隐者。“云深”指山上的云雾迷蒙。(3)指名说说古诗的意思,教师相机补充。4.活动四:合作表演,背诵古诗。()教师引导:现在老师就是诗人,你们就是童子,我们合作表演当时的情景。师生合作表演,形式如下:师:小朋友,你的师傅去哪里了?生:我师傅采药去了。师:他去哪里采药了?生:就在这座山中。师:在山中哪个位置呢?生: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可以适当加上动作,比如:童子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远处。诗人也跟着童子所指的方向向远处看。(2)同桌合作演一演。(3)学生看插图,想象画面,试着背诵。(4)同桌之间相互背一背,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板块二 和大人一起读
.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小主人公妞妞正在干什么。(揭题:妞妞赶牛)(2)学生听教师读绕口令,初步感受绕口令的情趣,了解什么是绕口令。提示:人们把一些发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编成几个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而又准确地念出,这就是绕口令。(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绕口令,圈出不会读的生字,多读几遍。(4)教师出示字卡(妞、牛、柳、扭、拗),指导学生熟读。设计意图:“和大人一起读”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亲子阅读,将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这个栏目的教学,更多的是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方法运用到家庭的亲子共读中,使亲子阅读变得趣味盎然、富有成效。2.活动二:读一读,赛一赛。()教师范读绕口令,学生边看图边注意节奏,感受妞妞赶牛的有趣情景,大致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2)师生一人一句轮读,边拍手边诵读,先慢读后快读,感受阅读绕口令的乐趣。(3)教师拍打节奏,学生读,逐渐加快速度。(4)教师计时,学生开展挑战赛,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就是“小小擂主”。(5)同桌相互比赛,看谁读得又对又快。(6)同桌一人读一句,轮流读,和其他组同桌比赛,看哪一组同桌读得又对又快。3.活动三:布置任务。用课堂上比赛的方法,课后再和大人一起去比一比。也可以读一读其他的绕口令。
教学设计目录
《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字谜》《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四个太阳》《小公鸡和小鸭子》《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语文园地三》《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动物儿歌》《古对今》《端午粽》《人之初》《2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文具的家》欢迎来线上书店坐坐
直接扫码购书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资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