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父亲节吗,形式上与当代有什么区

年,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为了感念父亲的养育之恩,倡议将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作为父亲节。她的倡议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教会的支持,当年6月19日,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亲节庆祝仪式。这一节日很快在全球广为流传,各地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敬意。

其实,中国古代同样也有父亲节,不止一个,形式多样,其主题依旧是感恩父亲。古代父亲节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倡议者是孔子。《孝经﹒开宗明义章》认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认为用孝道表达对父亲的感恩,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也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受到孔子的影响,他的学生子夏在《论语》中,曾说过:“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这话的意思是个人的德行,不应停留在表面,侍奉父母,要尽心竭力,辅佐君王,能奉献生命。

在《论语·颜渊》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答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说是君臣父子应各司其职。孔子并不赞成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是要打破等级的束缚,建立融洽和睦的等级关系。

随着儒学的传播和推广,忠君和孝道成为社会的主流。《吕氏春秋》提出:“事亲则孝,事君则忠。”忠君和孝父划了等号,成为衡量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重要标准。父亲,作为等级中的重要一环,在古代不但家庭成员,还是社会等级的代名词。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意思是说父母的生日,子女不可不知,既为父母高寿而高兴,又替父母年事已高,子女感到忧惧。在这种背景下,父亲的生日,成为子女表达孝心的最好时机。

《诗经豳风七月》诗云:“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早在春秋时期,酒是子女祝寿的最佳礼物。在唐朝,父亲的寿诞有了浓厚的仪式感。文人封演撰写的《封氏闻见记·降诞》中,记载:“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生动记录了古人祝寿的情形。

在当时,晚辈在大堂向父亲鞠躬行礼,子侄在侧室答礼致射。祝寿行礼完毕,子女举办寿宴,以“声乐”助兴,同时,蒸制寿桃和寿糕,分送亲友,为父亲祈祷健康长寿。子女还要在父亲的生日那天,亲自做水引,又叫汤饼,与今天的生日面类似,以此表达自己的孝心。用生日面祝寿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整个寿诞活动,与现代生日party十分类似,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名为《新荷叶·薄露初零》的词,是她特意为文学家晁补之祝寿写的,词曰:“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这首词从个人感情出发,不但向寿星表达了良好的祝贺,又将其比作名相谢安,体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初衷,格调高雅,不落俗套。

古代民间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gangxinxiw.com/afhzz/340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