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我的父亲——潘天寿先生的艺术风格,从总的倾向来说,是雄阔奇崛,高华质朴,属于一种强劲有力的美。但他不是简单地表现力量,而是在雄健的基调中融入清新淡逸的风韵,配以诗文、书法、金石等多方面的素养,给人强烈而丰富的艺术感受。——潘公凯《高风峻骨见精神:谈谈我父亲潘天寿艺术风格的一个基本特征》(摘录)”—精品预览—潘天寿指墨红荷晴霞图立轴设色纸本×50.5cm雷婆头峰寿指墨。潘天寿《浙江四大家: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作品四集》,第-页,西泠印社出版社,年3月。潘天寿《指墨红荷晴霞图》局部潘天寿《指墨红荷晴霞图》局部潘天寿喜绘荷花,以荷喻人,赋予荷花人的品格,“彩云凝水玉屏风,艳映花光翩翩红。醉后六郎颓甚矣,凭谁扶入翠帷中。”“晨曦新逗雨晴初,花光日色红模糊。乍醒倦眼未全苏,叶样罗裙花样脸。推蓬闲梳洗,照影唱吴趋。”《指墨红荷晴霞图》绘一擎天荷叶下有莲花盛开,亭亭玉立。河面上点缀茨菇与水草。荷叶倾向左侧,与荷花相接,构成一个大开大合的势,将观者的视线留住。经画家的巧妙处理,荷叶下的空白似乎变成立体空间,为避免单调,画家将款落在此处,可谓匠心独具。由题款“雷婆头峰寿者指墨”,可知本幅为“指画”。潘天寿《指墨红荷晴霞图》局部纵观整幅画面,用墨黑者如漆,淡者如烟,一叶之中水墨交融,浓淡相破,观一叶已觉满纸烟云。画面上方侧景荷叶,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写叶脉,其气魄之宏大,气韵之生动,非笔力所能达。贯穿整个画面的茎秆,所出之线无不造型概括、骨力遒劲,似断非断,似连非连,似直又曲,似曲还直,如锥画沙,如虫蚀木,如蝌蚪文,如屋漏痕,特具一种凝重古厚而又极为自然的意味。画面中心点睛之处,盛开之红荷,花瓣以指尖儿蘸洋红,用力勾画而出,花蕊以藤黄写之,红荷与墨叶的色彩对照,不仅是“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写照,还是满塘亭亭的荷叶和幽幽荷香的强劲生命力的象征。画面下部刚漏尖尖角的荷叶,与芦苇互相穿插,大片苔点,层次丰富。除留白表现的大面积的雾气之外,还在于其荷梗上的那几点以指尖勾勒、中间留白而成的几点晶莹剔透的露水,给人以随时滑落或者即将随着日出而消失的感觉。指画由于自身的问题:墨色的浓淡,只能通过调控墨水来逐层使用;线条的粗细,也没法像毛笔作画一样一气呵成,只能断断续续,是真正的积点成线。以指画的形式创作,对画家的耐心也是一种考验,一点一点将点线连接起来,创作一张作品往往需花费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于毛笔作画的时间,颇费时力。因此市场上出现的潘天寿指画作品屈指可数,每件作品的出现都引起广大藏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