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校本课程的创作主题是“荷花”恰巧参加这期课程的我们都是女生。在刚上课时,我们无疑都是“小白”,拿着手工刀,颤颤巍巍,在木板上不熟练地雕刻着,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尝试,让我们慢慢摸索出了雕刻的技巧,一片片毫无关联的木片,渐渐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荷叶、荷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对软木画——这一即将消失的工艺品,产生了兴趣。刚来到软木画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软木画的历史和工具,及现状(如今全国专门从事软木画的手艺者只有十几人),心中敬佩感油然而生。
软木材料极具弹性,制作过程不易控制,使用药材制作花瓣的,更增加了制作的难度,学习软木画无形中也锻炼了耐心和细心。校本课程时光总是很悠闲,同学们友善活泼,课堂气氛轻松快乐。如果再给我们一个机会,我相信,我们还会再选择软木画校本课程。作品
赏析
王昱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许多软木画技法。从一开始的撕裂无形到玩转各种刀法,细腻而光滑的枝干,洁白无瑕的荷花,形态各异的莲叶,让人应接不暇。
余文欣:这幅作品表现的是芙蓉,将传统软木画材料与书法相结合,使得原本枯燥的传统工艺变得活泼有趣,让我们这样零基础的学生也能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
卢炫霖:作品仅由两荷、一叶、水草与茨菰构成,荷花瓣洁白无瑕意在表现“无染”。背景主体为草书,于我个人而言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王潇惠:半年前,我有幸在校本选修课中选择了软木画,也就是这次,让我与软木画开启了一次神奇的邂逅。应用古代科学图鉴的方式呈现作品,取消作品的空间纵深感,将水中荷花各部分分散展现。作品名称“水错图”,用古时绕口、不常见名称为荷花、荷叶、茨菰等标注,“错”既有多种多样之意,又有“错误”之意,看似名称“错误”又有证可据。
郑欣澜:“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我作品中荷花的形象,在一次暴风雨后,只有那一朵荷花还顽强地生长着。虽然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但是最后的成就感可以超越一切。
王艺萍:荷花,是纯洁的象征,在我的作品中,把荷与瓶子结合,便成了“和平”,这是我对世界的美好期许。我剪了三只白鸽,在荷花边飞动,主题便成了“和平鸽”。
林心怡:我素来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孩子,而本学期却满心欢喜与期待参加了“软木画”校本课程,而它,果然不负我所望。当我突发奇想做了朵大大大红莲,我瞬间被它吸引住了,我的灵感!此时,我立刻想到了王者气质,在我眼中,红莲是应该俯视众生的!于是我开始实施,通过他物形成对比,更衬其气质,也在其中逐渐形成构想——红莲浴火。
苏昕:“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的作品体现一种闲适,淡雅的“静”,荷花、荷叶、水草、霜雪、远山……水波微微,渺远宁静。
林诺窈:说到荷花,想到的就是荷的姿态美吧。清雅,不张扬,骨子里有一种淡淡的文人气息。荷。摩挲这词,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一片浅清的池水,水气缭绕着四周一方小小天地,而白荷,立于池中,袅娜地绽放。“留的残荷听雨声”,或许,秋水之中的残荷败叶,也颇有一番美吧。综之二者,我所构思的就是“秋池之中,唯有此花”的意象了。
叶琳:张爱玲曾说:“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凋谢后的灵魂,飞回来找它的前世。”别人用春荷、残荷、败荷……诠释“荷花”的主题,而我却想用蝴蝶来诠释“荷花”。庄生梦蝶,蝶、荷何必分得清。
荷叶罗裙一色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