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荷叶滚珠蜘蛛游网

《郭氏锦囊》术语解释

㈠、蜘蛛游网

  如果说前面歌诀之解析是对初习拳者有益的话,此“蜘蛛游网”的解释,乃针对有一定功夫的习拳者而说了。拳法中说“打重容易打轻难”。初习拳者的功夫要以松沉而拳势沉重见功夫。在拳势松沉而势重娴熟后,就要转化到轻灵而又稳健的境界中,方见功夫精纯。此“蜘蛛游网”既是转法的方法又是转法后轻灵稳健之借喻说法。

  从修炼拳术攻防之道的“明、暗、化”三境的整体系统工程的过程来讲,明劲法是松沉势重的阶段,娴熟后就要及时转法到暗劲的修炼,即劲形反蓄、阴阳逆从,亦名“来回劲”,或曰“势去意回”法。如果说明劲法的内劲之收放是以丹田气海为中心,与外形收放同步到位为基本方法,则暗劲法已是内劲由足踝为根的全身吸提呼放法,和以中为根的全身内外涨渺的方法,两法相互为用,逆向配合外形的开合和起落以成攻防拳势的。此乃劲形伏机双控的机制,故以轻灵稳健敏捷为尚。轻灵稳健敏捷之势态如何,即“蜘蛛游网”的态势如何才能达到呢?只有“意气换的灵”才是轻灵稳健敏捷的基本法则,即无滞无呆,尚意不尚力才能做得到。即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又尚意不尚力,才能动变轻灵如蜘蛛游网而又稳健。整体如此,但要局部求之。

  步足的轻灵,步如载身之舟车,双足平敷于地,劲意在足踝,则双足之尖根力的转化轻灵,则能足落蹬踩,内劲上升之势充沛而灵,以助拳势之威力。此即步如猫行、如履薄冰、如踩浮萍、踏雪无痕等步法轻灵,如“蜘蛛游网”之谓、之借喻也。

  手法的轻灵,手法攻防首当其冲,负责着攻防之始终的听探对方虚实的任务,寻出对方间隙之部位,并领带全身攻击对方的责任,必须以轻称重,即以铢称镒,方能称量对方的轻沉准确,方能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对方而制胜,此乃“以镒称铢”之谓矣!按拳法说:彼之劲一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其骨里,就知其轻沉虚实,不改变对方,接定彼劲,因时而变,借力而用,此为手法之轻灵的“蜘蛛游网”之精义。

  身法的轻灵,气贯周身,节节贯穿。腰随背,背随项,项随首;首随肩,肩随肘,肘随腕;腕随掌,掌随十指尖,指尖随十趾足尖;足随胫、胫随膝、膝随股、股随臀。如此相随,乃为身随,一唱百和,内外虚实相需,一而贯之,自不期然而然,外形节节由内劲一气贯而穿之,可做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极轻灵毫不受力的身法的轻灵如蜘蛛游网之艺境。有了这样轻灵的身法,才能具备“随其变化示神奇”的攻防之妙用,能制人而不为人所制矣!

  故曰:手法、身法、步法,三法合一而用,则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形用半、劲用对五、阴阳逆从、劲形反蓄、中土不离位,尚意不尚力,乃自身如“蜘蛛游网”之轻灵境界;较技时尚意不尚力,顺随为法。以静用动、动中亦静、动静互为其根;柔化刚发、以柔用刚、阴阳迭神其用。以听探用顺化、外形有疆界、内劲知分寸,内外无过无不及,即时能“顺从以为进退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借力打人”,则无不胜也。此乃攻防之用的“蜘蛛游网”的轻灵稳重敏捷之艺境。

  只有通过暗劲的功夫艺境阶段,才能进一步修炼“健顺之德体”的和之至的“太和一气”的“全体透空”的太极艺境与“无形无象”的无极道境,进入轻灵虚空妙有的神明艺境,达到“神化之功”的无上境界。此乃“蜘蛛游网”之借喻说法的其中所涵之精义,即练、用之过程的精义。

㈡、荷叶滚珠

  修炼拳术攻防之道乃方圆立体的攻防之技术、技巧的修证之功夫,是最节能、全方位的立体打法之技术功夫。古言“一撒通身皆是手”的无处不打人的功夫,少林拳法说“八锋不挠”,太极拳门讲“浑身无处无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以上所论,都是解释“用后天之真人呼吸法、寻得真人呼吸处”的尚意不尚力、尚德不尚力的真拳术攻防功夫。

  而炼己既勤,积德通感,至德三光显献,眼藏青苍神光;身有灵光,红光缭绕;体有元光,黄光闪烁。功德至此,是谓“通德三光”。三光浑一,则听探清晰、顺化精明,变化无形,入手神妙。故能有感而应,随感而用,应感而发,无不中的,正是“挨着何处何处发”的“周身光芒不断”的神化之功夫艺境。

  而郭古民前辈正是用“荷叶滚珠”这四字,对“八锋锐利不挠”的艺境到“周身光芒不断”的“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的艺境,准确地作了精辟的总结。同是“挨着何处何处发”,但有功夫境界层次的不同,而“荷叶滚珠”却能全面地概括之。

  “荷叶滚珠”之“珠”,正是孙禄堂先生所论述的“太极一点子”中的“一点子”,也是《拳经拳法备要》所言的“心之所在力随往,上下一线似金梭”中的“金梭”,《太极拳论》中“我顺人背谓之粘”的“粘”之刚劲之点。

而“荷叶滚珠”之“荷叶”,乃指自身之外形,珠之所以滚动不止,乃荷叶之动所造之形而有珠的滚动之势生焉。由此而推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劲形匹配如一的攻防技术方法,就是“柔化刚发”,即“以柔用刚”的技术方法,乃以外形用内劲的柔化刚发。荷叶滚珠之精义,正好借荷叶之动变造成珠之滚动不息,自有性德相同之借用。

由上述歌诀、术语之精义的解析,可知郭古民前辈的功夫艺境之高深、见解之精辟,由此亦可证《郭氏锦囊》实乃传统拳学经典著作之一善本,习拳者必读而精研之,略释一斑,可窥其全貌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gangxinxiw.com/afhpz/189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