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日讯(记者贺亮)11月30日,寒风凛冽,东湖高新区关东街荷叶山社区志愿服务队队长陈安珍和队员们身着红马甲在岗亭值守,“在这里住了十多年了,大多是熟人,工作也比较配合。”60岁的陈安珍说,“社区是自己家,当然要把家守好。”
当日,记者来到荷叶山社区,看到大门前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手持扫码牌值守着社区大门,居民来到门前自觉扫码,秩序井然。
荷叶山社区这支“年轻”的志愿服务队担当防疫主力军。荷叶山社区供图
“社区要好起来,总要有人站出来,干起来。”61岁的荷叶山社区志愿者李菊香说,一辈子都过来了,虽然有时在社区里一忙就是一天,但是这些不算什么,“冷不怕,苦不怕,只要社区能一天天变好,一切都不觉得有多苦。”
“有时候也有极少数人不理解,有过不想干了的时候。”58岁的志愿者陈贵荣说,但是回头一想,做志愿者是件好事,是有意义的事,值得干下去。
“她们的干劲,我们跟上都很费劲。”在荷叶山社区下沉的“90后”党员说,跟这些干劲十足的“60后”阿姨们比起来,要学的还有很多,“她们走路都带风,精气神也特别好,处理社区里的各种难题总是很有办法。”
在这支组建才不过半年的“年轻”志愿服务队里,多是“60后”的社区居民,她们在社区里,有事是随叫随到,门岗值守、防疫宣传、环境整治……样样都是把好手。
今年5月,社区要成立志愿服务队,原本在社区舞蹈队的陈安珍欣然报名。她爽朗地说:“这是个好事,这小区就是我们的家,我这是在为自己家做事,要把这个家变得更好。”
荷叶山社区志愿者守卫家园。荷叶山社区供图
“社区里的很多事,她们比我还管用。”吴玉红到荷叶山社区担任书记还不到一年,尽管她有着十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刚来的时候,她心里也没底,荷叶山社区有多户、多人,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
组建社区志愿队就是吴玉红的第一个突破口,“那就从群众基础好的舞蹈队开始”。吴玉红的邀约,马上得到了舞蹈队的响应。清理楼道杂物、督导周边店铺落实防疫措施,由于志愿服务队跟这些商铺、居民都很熟悉,工作也很快都能做通。
截至目前,荷叶山社区志愿者已有18人。吴玉红说,社区工作离不开志愿者、下沉人员的深度参与,他们将在关东街的指导下,加快建立荷叶山志愿者服务体系,增强志愿者使命感和荣誉感,让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共同建设好荷叶山社区。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