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诗宗杨万里,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

北京痤疮医院简介 http://m.39.net/pf/a_9277572.html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一代诗宗“杨万里”,

杨万里,(—年)。

杨万里

人们常说“北宋的诗人南宋的将”,说起北宋名人大家会联想到:苏轼,王安石,辛弃疾、欧阳修等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脍炙人手,老少皆知,说起南宋,人们会想到,精忠报国的岳飞,面涅将军狄青,

其实这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当了皇上,一点不折腾,所以喜欢以文治天下,推崇刑不上大夫,要不然大文豪苏轼早在乌台诗案中早就结束生命了,所以北宋文人辈出。

靖康耻后,宋朝移都到了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因为北有大金南侵、年年战乱,战场造英雄自然出了很多名将。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位既不是北宋的文人,也不会南宋的武将,而是南宋的诗人杨万里,我从大学开始就酷爱古诗词,每每读到杨万里的诗时,总感受到无比的亲近自然,简朴而不失优雅,让人无限向往那是幽静祥和的自然风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多说不宜,现在让我带着您去感受一下杨万里内心里的那份美好自然。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您闭上眼睛细细感受一下,在幽静的原生态深山里面,你往前走着,看着一个小小的泉眼在冒出清澈的水流来,泉眼因为太爱惜这水,惋惜它离开他,故意将流水变得小些,珍惜它爱护它。

泉水向下湾流汇聚在一个树荫照水波光柔和的小池里,往那小池看去,小小的荷花才露出了一丁点荷花角,而在你发现有小何角露出水面时,蜻蜓早已从空中飞落停留在上面了。读完这首小诗有没有感受到自己仿佛跨越千年就在站那小池的旁边看着这一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再来感受感受这两句,池子里碧绿的荷叶相互挨着,密密麻麻遮住了下面的清水,一眼看去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就从天边那里一直碧绿到你眼前,在这碧绿的荷花丛中一个更加美好的东西,就是那阳光下照射的粉红色荷花,因为阳光越发显得更加红艳娇嫩、清香可人。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的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一山放过一山拦

画面感是不是很强,想象一下这种场景,你站在一个下山的山路上,遥望远方,眼前是层峦叠嶂的山峰山脉,突然间,你前面的山峰向你过来,然后不停的从你身后过去,眼前的山峰一座又一座的从你眼前倒退到身后,眼前视野开朗了,然后更远处的山峰逐渐靠近你,一座又一座的山峰又拦住你的视线,这不正是人下山的场景吗?一山刚刚将你放过又一山将你拦住。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明月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有时微凉不是风。

开门小立明月中

你的老家是否在农村,一个还没有遭到现代工业侵蚀的农村,那是个夏天的晚上,今晚上的热竟然和白天晌午时候的热一样,夜里虽然很热但是农村的夜晚很安静,你打开门,轻轻地走出来,稍稍的在院子里停留片刻,夜空上的明月就在院子上空,这里的夜寂静安详,家的前方有一片小竹林你怀着娴静的心要去那里看看,进入竹林深处,夏虫争相鸣叫起来,这是大自然最朴素的声音,现在,燥热也消失了,浑身不觉一阵一阵的微凉感受,而竹林叶片并没有晃动,你才知道这微凉就是来自这里而不是因为有风才微凉。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落日无情最有情

有没有一个黄昏时分,你刚吃完饭,打算一个人在一个空旷的长满野草树木的院子里信步慢走,而此时昏黄的太阳就要无情的落入西山了,可是这落日余晖的美景却是最让人心生情感的,这落日余晖一遍一遍的催着周边树木草丛里的蝉和虫儿鸣叫,你好奇这傍晚时分的虫鸣之声,这声音仿佛就在你的身边一样,可是又不能准确的找到在哪里,你顺着离你最近的声音想要寻出一个蝉来玩玩,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虫声出自哪里,你正要扒开草丛时,他却因为你离它太近而停止了鸣叫。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童子柳荫眠正着,一牛吃过柳荫西。

就在刚才,天空下了一场雨,而现在,太阳出来了,还刮着暖风,旁边能看见一条小溪流,之前因为没下雨水流很小,河草也显得没有生机,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雨水都汇集在这条小溪里面了,小溪水都满上岸了,那雨后的小草长得油绿茂盛,河岸两边都长满了绿草,像水漫上岸一样小草长满花堤。一个放牛的小孩刚刚才在一个柳树的阴凉处躺下睡着,而此刻他放的一头在东边吃草的牛儿已经吃到了西边。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好一句,“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你仔细琢磨一下,那种童真,那种纯洁。将自然与人文最自然的融合,展现自热与人最朴素的美。杨万里的诗仿佛没有时代的隔阂,语言简练却不失趣味,通俗易懂而不失智慧。

我相信只要是懂得中国文字的人,没有不爱这优美意境的。

只要爱中国古诗词的,没有不爱杨万里的。

只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和,积极阳光向往美好的人,都不会不爱这样的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gangxinxiw.com/afhzp/309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