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又出生于眉州眉山,最适合饮味煮茶的地方,或许正是这两个原因,才使得苏轼写出的文字味道极佳。每逢佳节思亲之际,苏轼想的却是全人类,“千里共婵娟”;受人所累险些丧命,苏轼却一句鲜衣怒马,“城东不斗少年鸡”;面对人生劫难险阻,苏轼如云雾起落,“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文字里透着浓浓的韵味,不管是嬉笑怒骂,还是曲折离合,都给人一种淡淡的视觉回味。想当年,八十岁老张先娶得十八岁红锦娘,苏轼写下“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笑语,被引为千古绝唱。然而,苏轼为调谑友人而耗费的脑汁,却远远不止这些。
苏轼在湖州还有个旧友名为贾收,是个秀才,生性秉直,写得一手好诗,却甘愿隐居苕溪,苏轼任职湖州期间,曾多次与之促饮唱和。苏轼与贾收兄弟感情很好,甚至路过贾收的宅子都要过去看望一番,有《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存世,而且一写就是三首,可见二人情谊不浅。
既然贾收隐逸山水不爱江山,那么他一定爱美人了。贾收曾纳过一个年轻小妾,具体过程与张先的差不多,只是年龄并没有那么悬殊。这一次,爱凑热闹的苏轼又来了,这种极具戏剧意义的场合他怎能不施展一番?于是,苏轼以戏谑的笔法一连写下两首调戏之词,写尽了男女之间不能说的秘密。
《双荷叶·湖州贾耘老小妓名》
双溪月。清光偏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绿衣偷结。
背风迎雨泪珠滑,轻舟短槕先秋折。先秋折。烟鬟未上,玉杯微缺。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双荷叶”据说是贾收小妾的雅号,是指一个叶柄上长出两片荷叶,极为少见,因小妾双鬓形状与之相似,因此而得名。不过,此前是没有这个词牌的,苏轼将“秦楼月”改之利用。
这首词以“双”字为词眼,首先对贾收纳妾之事表达了祝贺:双溪的月亮,照着一拢拢的双荷叶。双荷叶隐喻贾收和小妾,这是非常吉祥的寓意。接着,苏轼开始调戏:“红心未偶,绿衣偷结。”红心未成,绿叶却早已硕大,显然绿叶是贾收,而小妾则是红心,这一句表达了老牛吃嫩草之意。
“背风迎雨泪珠滑”,这一句当凭大家自己去体会,小解不好多言。而“先秋折”是指荷花还未到秋日就被采折,暗喻小妾还未成年便嫁人。最后的“烟鬟未上,玉杯微缺”也很有滋味:烟鬟是成年女子才梳的发髻,未上说明小妾还未成年;玉杯隐喻小妾本身,微缺表示已经过了秘密生活。
这首词可谓含蓄至极,可读懂了却又让人热血沸腾,不得不称赞苏轼文字功底之强悍,能将风景描绘得如此暧昧,能将情事讲述得如此唯美!这就是小解所说的苏轼味道,看似是极为自然的写景,表面上淡然洒脱,而字里行间却是幽隐曲折,句句都在写人。同时,苏轼还写下了第二首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荷花媚》
霞苞露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夭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任看伊颜色。
霞苞、荷碧自然是一道绝美的风景,而苏轼所拟向的小妾自然是风流别致。“千娇照水”既是写荷也是写人,“红红白白”表现得正是年轻女子的风华正茂。而“明月清风夜”里,她的“低迷不语”,她的“夭邪无力”,就更加让人想入非非了。“终须放、船儿去”,似乎有了欣赏完景色的快意之感。
以上这些,皆是小解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它太美轮美奂,又太淋漓尽致,以至于小解不敢再去多揣摩它一分。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即便让我们做个坏人,也是个充满诗意的坏人。敬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