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的事物,古人总想多加诠释,用上诸多溢美之词。
故而,荷花的雅称,数不胜数。比如:芰荷——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芙蕖、菡萏——花已发为芙蕖,未发为菡萏。容华——汉《淮南子》夫容——汉《子虚赋》水芝、水华——西晋《古今注》蕖仙——宋《鸡川子·荷花》水旦、水芸、泽芝明——《群芳谱》浮友——清《广群芳谱》等等,不一而足。因荷而起,因荷而得,多为清雅和美的物事。比如荷花茶、荷叶酒。
荷花做茶,即为荷花茶。那什么是碧筒饮呢?碧筒饮,就是采摘卷拢如盏、刚刚冒出水面的新鲜荷叶盛酒,将叶心捅破使之与叶茎相通,然后从茎管中吸酒,人饮莲茎,酒流入口中,诚为暑天清供之一。用来盛酒的荷叶,称为“荷杯”、“荷盏”、“碧筒杯”,因为茎管弯曲状若象鼻,故有“象鼻杯”之称。
芸娘会在夏日巧制荷花香茶,这是沈复《浮生六记》中,最动人的细节之一。原书记载:“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量,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这种利用天然荷苞熏香茶叶的方法,并非芸娘首创。早在倪云林的私房菜谱《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这一熏茶巧法已经出现。相比芸娘的做法,云林堂熏制莲花茶的程序,更为考究:莲花茶,就池沼中,早饭前、初日出时,择取莲花蕊略破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绳扎缚定。经一宿,明早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干。如此三次,锡罐盛,(封)口收藏。
用荷叶饮酒,即为碧筒饮。碧筒饮三字,带有凉意,清冽淡雅。
七月流火,酷暑炎炎,荷塘是个纳凉的好去处。荷塘中央的水阁,门窗早已卸下,四面的风,皆被驱赶到了这方水阁之中。阁内摆有一张凉床,其上铺有竹席,摆了瓷枕。床头另有冰盘,盛满大块的冰,散发凉意。古人就在这处荷塘水阁纳凉消夏。
在济南的明湖夏雨荷亭也有这种饮茶方式,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饮。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一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子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
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在济南,荷叶除盛酒外,还可以做成许多独具风味的食品。如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煮粥时盖在粥上,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是济南夏令著名的小食品。
在济南,荷叶除盛酒外,还可以做成许多独具风味的食品。如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煮粥时盖在粥上,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是济南夏令著名的小食品;按做“米粉肉”或“粉蒸肉”的做法,先切好猪肉,炒好米,拌上酱油,然后选用大明湖产的只有碗口大的嫩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起一块猪肉和适量的炒米,摊放在碗里,再上蒸笼,蒸熟后即成“荷肉”。吃是连肉带荷叶一起吃,即有猪肉的美味,又有荷叶的清香,特别鲜美。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