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名师足迹探写作真谛

晋宁区刘先芬语文名师工作室

工作简报

年第五期(总第二十二期)

年4月18日

循名师足迹探写作真谛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春天是一个萌动着生机,昭示着希望的美好季节。如若写作与春天相遇,将会发生怎样的动人情景呢?浙江省特级教师,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培东老师执教的酣畅淋漓、诗意盎然的线上展示课——《当写作与春天相遇》,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

激趣导入,初感春天

上课伊始,肖老师就以聊一聊的方式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接着,让同学们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同学们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课堂气氛既轻松又活跃。此时,肖老师顺势展示自己的两句诗“春天,不只是一个季节;春天,不只是一种绽放”。并引导同学们品读,读出节奏,读出停顿,体会诗句中的丰富内涵,同学们畅所欲言,认真品读肖老师的诗句,思维得以拓展,灵魂得以升华。在听取并点评了同学们的发言后,肖老师总结道:只要生命得以绽放,只要人得以绽放,那个季节就是春天,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只要内心得到一种春天一样的情感的滋润,你就拥有了春天。

画面展示,找寻春天

肖老师给出了八幅内容不一的图画,让同学们从中寻找春天,经过认真思考后,同学们踊跃发言,有了很多种不同形式的春天:(一)读书的小女孩,从书本上找到春天。可见,是阅读让我们找到了春天。(二)荷叶上有春天,勃勃生机里有春天,滚动的露珠,闪耀着晶莹,那就是春天。(三)小草从黑暗的泥土里钻出来,它就收获了春天。(四)当身患残疾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她就进入了春天。(五)每个孩童蹒跚学步时,摇摇晃晃的身姿就是春天的身姿。(六)河水流动的哗哗声就是春天的声音。(七)老奶奶守望归来的孩子,家人的团聚,是春天。(八)大国崛起,国富民强,让我们走进了春天。(九)民族的春天,国家的春天……在同学们发言的过程中,肖老师一再提醒,用美得语言去描绘春天。他在此时又让同学们读那两句诗“春天,不只是一个季节;春天,不只是一种绽放”。至此,同学们的文思在跃动,情感在奔涌,思维被无限拓宽,由自然界的春天,延展到自我、文化、亲情、社会乃至国家、民族。

结合教材,再寻春天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朱自清的《春》,把孩子们的思绪从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联想中扯了回来。肖老师又展示了人教版教材一、二单元的课文题目,让同学们从课文中再找春天,再一次深入地体会春天的丰富内涵。春天,在字典里解释为季节,但是进入文学界后,就有了深刻的内涵与张力,认真体会,“春天”会从表面走向深层,从狭小走向广阔。肖老师让同学们再次大声朗读“春天,不只是一个季节;春天,不只是一种绽放”。此时的同学们已经无法按捺心中澎湃的文思,想要展示一番。

实战演练,书写春天

肖老师给了同学们一个作文题目《我找到了春天》,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构思,讲讲自己的写作素材。有了前面的启发与引导,同学们对此信手拈来,构思别出心裁、别具一格,精彩的分享获得了肖老师的连连夸赞,肖老师又告诉同学们,要“避开春天写春天”,“不把春天当作背景来写春天”。此时,又再一次大声朗读“春天,不只是一个季节;春天,不只是一种绽放”。相信各位同学已经茅塞顿开,深以为然。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作为分值最大的知识,作文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得作文者得语文”并不是没有道理,而作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困惑于方法的单一、理念的陈旧……今天,肖培东老师的作文课无疑给了我们一种有效的方法指导,也让我们深深领悟到写作课的真谛。相信全体工作室成员会从本次课例中得到启示,并以此为契机,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热爱写作,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寄托情思的方式。相信,写作的春天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她必定是姹紫嫣红、柳暗花明、莺歌燕舞的一派迷人景象。

01

《当写作与春天相遇》学习感悟

昆一中晋宁学校初中部李兴慧

4月13日,我有幸聆听了肖培东老师《当写作与春天相遇》的写作指导课,让我深感震撼之余,开始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

一、立足丰富的资源,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从背诗开始,“正逢下雨天、春天,关于春天的诗句,你能背出几句?”这一环节不仅引燃了学生的记忆,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下面的春天呈现做好铺垫。接着,肖老师呈现自己写的诗句: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肖老师引导学生谈谈喜欢这两句诗的理由,理解诗的内涵:“只要心中有春天,心中热爱着春天,一年四季到处都是春天”,继而让学生感悟到“只要生命得以绽放,只要人得以绽放,无论是冬天还是秋天,那这个季节就是春天”

当学生理解了“春天,不是只有一个季节;春天,不是只有一种绽放”,肖老师展示了8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的画面,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gangxinxiw.com/afhpz/182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2021022604号-2